7月26日上午,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市“百千萬工程”社會力量協作專班組長劉美新,帶領市委統戰部、市委政研室、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有關負責同志組成調研組來到南區街道開展僑房保育活化工作專題調研。調研組在南區街道黨工委書記吳翹楚陪同下,對“百千萬工程”曹邊-北臺精品路線、歷史文化街區沙涌村的僑房活化項目進行了實地考察。
曹邊經聯社黨支部書記介紹,村的特色就是“僑”味。曹邊戶籍人口五百多人,但海外鄉親就有3000多人,華僑捐建的曹邊學校、四大四小碉樓,還有隨處可見的僑房,都書寫了曹邊的文化特色。曹邊學校經過修繕后改造成為村史展覽室、僑胞之家等綜合性文化場所,作為曹邊對外展示、宣傳的窗口,逐步引入“曹邊學堂”研學活動、老品牌美怡樂雪糕、鷹嘜食品產品展銷及主題活動等等。
從曹邊村的華立大街行走到北臺村的著昆街,兩村沿線隨處可見“中西混搭”的僑房。調研組在北臺村實地調研了“中國革命空軍之父”楊仙逸先生的祖居、“中國TNT炸藥之父”林炳光故居、中國首位航空學校校長楊官宇故居、拾院-北臺印象(北臺供銷社舊改項目)等僑房保育項目。
一路走、一路看,劉美新充分肯定兩村依托豐富的“僑村”“名人”“僑商”等文化資源,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起步早、行動快、成效顯;寄語曹邊村、北臺村發揮接壤優勢強強聯合,手拉手共繪美麗僑村,特別是聚集挖掘人文故事、擴大宣傳影響、帶動鄉村旅游這個主線,突出“僑”的文化特色,挖掘文化資源,整合僑務優勢,擦亮美麗“僑村”名片。
在沙涌村,調研組實地了解馬公紀念館、在明書塾、沙涌女校宿舍、香山書房(沙涌學校)以及沙涌公社片區僑房保育活化情況。
劉美新指出,南區街道文化底蘊深厚,僑鄉特色鮮明,僑房資源豐富,愛國愛鄉愛家的華僑精神在這里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僑房是華僑與家鄉血脈相連的情感紐帶,是維護華僑經濟權益的重要體現,更是海外游子凝固的鄉愁。希望南區街道結合“百千萬工程”推進僑房保育、活化項目落地,凝聚僑心、僑力、僑愛。要注重規劃引領,結合“僑”的文章謀篇布局,加快產業導入,搶抓深中通道通車點燃的文旅熱情打造精品旅游線路;要注重修舊如舊,高度重視歷史建筑的保護和科學利用,體現人文歷史價值;要用好統一戰線成員特別是港澳臺僑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資源優勢,推動僑房保育活化,講好僑房故事,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南區街道“僑”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