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兩年多,在市民有需要的地方,總能見到他的身影。香港暴發第一波疫情時,他四處尋求幼童口罩無果,決定自掏腰包在內地包下一整條生產線,讓幼童能戴上合適尺寸的口罩;如今有市民被困家中缺物資,他參與組建愛心車隊,挨家挨戶派送,市民家住13樓,他照樣爬,無怨言,只有談起錯過女兒學會行第一步時,才流露出遺憾的神情。中山市政協委員、中山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香港中山青年協會副主席李曠怡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我們義工想盡力幫助有需要的市民,市民也同樣想在這危險時候盡力保護義工不受感染,這份心意讓我覺得,做義工很值得。”
在全球疫情的大環境下,管理家族生意的李曠怡難以阻止整個生意鏈受到極大沖擊,但這并未抹去他服務社會的想法。兩年前疫情初現,市面上口罩價格居高不下,他四處搜羅口罩送給基層家庭,并得知很多媽媽反映口罩大小不適合幼童,尋找幼童口罩無果的他便萌生出自己開生產線的念頭。
幼童口罩生產時物料損耗大、成本高,很多廠家不愿意做,李曠怡擔心幼童的安全,在內地一間廠家包下一條幼童口罩生產線,并帶了近60萬個適合幼童的口罩回香港捐給地區社團,向有需要的家庭派發。
“我始終記得爺爺、奶奶從小的教誨‘有能力就要幫助社會’,還有父母的言傳身教。”香港疫情起起伏伏,不變的是李曠怡助人的熱心。今年2月中下旬,香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人數愈來愈多。李曠怡立即參與組建愛心車隊運送物資、接送人員,并將其公司場地當作臨時物資倉,方便隊友拿取物資。
他坦言,大家對物流并不熟悉,剛開始車隊的運作混亂,但大家每日都會反思、檢查不足之處、馬上改進,讓運作漸漸順利。
只要社會有需要,車隊的行動就不能停歇,因用酒精搓手次數太頻繁,他的雙手開始過敏,甚至戴不了手套,而李曠怡只說︰“我們都想多努力一點,希望能夠早一日戰勝疫情。”
他犧牲的不只自己的一雙手,還有與剛滿一歲的女兒相處的時間。做義工終究有被感染的風險,李曠怡每天回家后都會進行自我隔離,沒有靠近女兒。談到這里,他終于難掩遺憾︰“錯過了女兒學會走第一步的重要時刻。”
不過,他非常感恩家人的支持讓他能堅持做義工,而太太亦經常提醒他要做好防護。
有一次要給住在13層的住戶送物資,李曠怡中途累到癱坐在樓梯間,起霧的面罩已令他看不清樓梯,卻又不敢摘下,只能休息一會兒又繼續向上走,終于把物資送達。
他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說︰“收到物資的市民看我滿頭大汗,都說要請我到家中飲些水,我能看到他們眼中的感激;還有幾戶家庭不幸全家被感染,在電話溝通時講了很多感激的話,交代好物資擺放位置,擔心我受感染。這些市民的感激之情和想要保護義工的心意,讓我覺得做義工是值得的,也令我更有沖勁!”
上周四,他在香港九龍城包裝“防疫服務包”,并整理搬運裝有服務包的箱子,朝九晚六的搬運令他腰部受損,但后續物資派發仍需要人手,于是他繼續馬不停蹄地在九龍塘、深水埗、佐敦等地向“三無大廈”的住戶派發服務包。
李曠怡表示,現在見到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走出來包裝和派發物資,見到了大家共同抗擊疫情的齊心和決心,也讓他對香港早日戰勝疫情、恢復正常生活充滿了信心。

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