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參與到國家未來大方向、大政策的審議中,我倍感榮幸,同時也覺得重任在肩。今年,我帶來‘大灣區探索制度創新與突破’的建議。”3月10日晚的連線采訪中,祖籍中山大涌、新當選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林至穎表示。
林至穎說,自己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要發揮好橋梁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數次提及香港,給予香港同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信心。我期待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攜手共進、深度融合,相信香港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林至穎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也做好了充足準備,帶了多個與粵港澳大灣區密切相關的建議前往北京。
林至穎介紹,當前河套地區已經納入香港的北部都會區計劃,計劃在2024年至2027年建成至少8棟大樓。“這一區域內的人才跨境流動、資金跨境使用以及協同管理等相關事宜,能否在制度與規則上探索突破,是我這次的關注重點。”他建議,借鑒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構建兩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讓兩地人員、資金和信息的流動更加自由開放,進一步提升深港市場一體化水平。
除了探索協同體制的突破,林至穎也十分關注內地制造的產品如何順利“出海”。他表示,中山等地的產品要走向世界,離不開與國際標準的對接。“一直以來,香港是許多國際產品的檢測認證中心之一,我建議設立一個大灣區統一標準的產品檢測認證中心,幫助更多內地的優質產品順利走向海外市場。”林至穎認為,大灣區統一標準的產品檢測認證中心的設立,不僅能夠降低因認證標準不同帶來的額外產品流通成本,有利于海外的產品進入內地,同時也將為內地企業的技術型、科技型產品“走出國門”提供更高效的檢測認證通道,讓內地的產品能夠更快“出海”。
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