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以來,中山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對中山的未來充滿信心。”連日來,記者先后走訪了中山市通偉服裝有限公司、廣東熊貓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等澳資企業,企業負責人信心滿滿,堅定投資信心,在中山開枝散葉,助力中山高質量。
中山市商務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山至今在產澳門企業約1190家,主要涉及行業包括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山不斷深化與港澳經貿往來,截至目前,已有外商直接投資企業4500多家,投資總額265億美元,其中港澳資企業超3200家。
“中山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信心”
出生在澳門的鄺子峰是典型的“廠二代”,目前正在沙溪鎮經營中山市通偉服裝有限公司。“通偉服裝”的品牌,是他的父親與合伙人共同創立的IP。
在國外讀書、游學,回國后,在北京打拼……這是中山大多數“廠二代”的共同經歷。經過不同的文化融合,以及不同環境的歷練后,鄺子峰回到父親的企業,慢慢接手管理企業。
澳門—中山,兩點一線,成了鄺子峰回到企業初期的縮影。疫情期間,鄺子峰更多地留在中山,也慢慢適應內地的生活。“在中山待的時間多了,自然而然喜歡上這座城市,現在回澳門的時間反而少了。我想,在中山也是能夠打造出厲害企業的。”鄺子峰言語間流露出堅定的語氣。
通偉服裝的生產車間內,一排排先進的智能吊掛系統正不停地將不同的裁片流轉至工人手中。
同樣出生在澳門的青年馮家興也對中山的營商環境大為贊賞。目前,他在小欖鎮經營廣東熊貓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熊貓體育始終扎根在中山,并結合當地棒球產業文化,通過賽事促進國際交流,讓中山在體育產業出圈。”馮家興說。
在馮家興看來,隨著深中通道的開通,路網完善必然帶來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他表示,中山未來需做好大城市的配套服務工作,承接和完善中下游的產業供應鏈。
作為市政協委員,馮家興始終關注中山的產業經濟方向。他表示,這些年,中山營商環境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需要更加堅定發展的信心。“我對中山的發展前景是非常樂觀的,所以才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希望將故鄉小欖建設得更加美好。”馮家興說。
“始終看好中山未來發展前景”
“我們每隔一兩年就更換新的設備,投資在1000萬元左右,目的就是為了降本增效,我們持續投資中山。”鄺子峰負責企業的產品開發、創新方向、戰略布局等。隨著產業發展格局的變革,通偉服裝也不斷調整策略,提高核心競爭力,以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
早在2023年初,通偉服裝就已發展成為中山市首家“數字化智能化示范車間”服裝企業,并獲評“廣東省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產業”。
“5G將是未來的一個競爭熱點,通偉服裝積極擁抱新技術,既要走穩,也要走好。”鄺子峰透露,通偉服裝在技術設備上的資金投入,約占公司全部投入的七成。他指出,5G的工業應用將進一步優化供應鏈協同,更從容地應對多個廠房服務多家供應商的情況。“我們已在使用3D設計技術,能夠高效為客戶制定設計樣板,5G將對該技術應用在較大數據量需求方面給予有力支持。”
與此同時,廣東熊貓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則以體育為主導產業,以棒壘球為核心項目,打造以棒壘球為特色的體育競賽,以及用品制造、銷售,培訓教育等全體育產業鏈條。
“投資中山,是因為我們始終看好中山未來的發展前景。”馮家興表示,公司將全力以赴協助小欖鎮打造國際體育文旅“金名片”,尤其是抓住2025年將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棒壘球賽事契機,加快中山市國際棒壘球中心及配套項目建設,通過高水平賽事聚人氣、促發展,努力把中山市國際棒壘球中心打造成為大灣區體育“明珠”。
馮家興還表示,目前,公司正抓住深中地區缺乏大型優質體育文旅項目的錯位發展機遇,通過打造以棒球培訓和賽事承辦為核心的棒球小鎮產業園區,形成集體育用品制造、體育文化、體育旅游、服務業、生態農業于一體的新型產業鏈,讓中山市國際棒壘球中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體育運動新地標。
將社會責任扛在肩 助力公益事業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在中山的澳門企業始終將社會責任扛在肩上,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包括支持中山僑房保育、幫助困難家庭完成“微心愿”、捐資助學、助醫敬老等。
作為中山僑資企業商會副會長、青年會主席的鄺子峰,最近一次參加中山公益活動是在“尋美僑村——港澳臺僑青年走進美麗僑村”主題活動上。鄺子峰表示,“尋美僑村”活動非常有意義,可以加強公眾意識,凝聚青年力量,積極參與僑房保育。
不僅是個人積極主動踐行公益理念,鄺子峰的企業近年來也在多個領域播種愛心。“通偉服裝不僅支持教育和扶貧,還積極參與社區發展和文化活動。”鄺子峰透露,從2023年起,通偉公司不斷加大投資慈善力度,捐款總額高達29萬元,涵蓋教育、文化、社區等多個領域。2024年,通偉服裝公司持續發力,重點支持教育和社區發展。
廣東熊貓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在慈善領域同樣展現出不凡的企業擔當,近兩年累計捐款超過810萬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該公司在助醫、敬老等方面累計捐款80.5萬元;2024年,該公司加大慈善力度,捐款總額高達730萬元,涵蓋教育捐款200萬元、敬老捐款100萬元、鄉村振興捐款430萬元。
 黨史學習教育
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