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準確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圍繞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貫徹落實市委“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改革“頭號工程”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兩個健康”工作主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充分發揮工作合力,強強聯合相關單位,助力打造中山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讓非公經濟感受到司法的溫度,成為中山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為驅動“美麗中山、投資熱土”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廣東省委深改委部署中山市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把中山建設成為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支撐點、沿海經濟帶樞紐城市、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貢獻力量。
一、聚焦法治宣傳,確保筑牢安全防線
近年來,市工商聯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法官協會、警察協會、律師協會等開展近50場活動,活動吸引近3000人次參加,活動上為近千家企業進行免費法治體檢。如承辦法律護航促發展·暖企行動——《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宣講暨“法治民企”大講堂第9期活動,各地級以上市、縣區、鎮街工商聯,商協會,民營企業代表等超過15萬人通過直播鏈接參加;聯合市稅務局共同以直播的形式開展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活動約6.23萬人次參加。2021年作為唯一的地市工商聯代表獲邀在全國工商聯參與社會治理暨基層法律服務能力提升推進會上作經驗介紹;獲得“以法興企”文化沙龍“優秀承辦單位”獎。
2022年,聯合市稅務局,打造“案案說稅”稅選短視頻品牌,為“便民服務清單”再加碼。聯合中山廣播電視臺,以市工商聯、市司法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企業聯合會、市律師協會等為指導單位,開展“和諧同行進萬企”為主題的2021年廣東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法律宣傳月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宣傳月活動及“法治灣區 中山律說”公益普法活動,制作51期普法短視頻。投放到中山手機臺APP、中山手機臺微信視頻號,上送學習強國,并發布于相關單位的微信公眾號、官網等自有宣傳平臺。其中多期已入選學習強國中山學習平臺。
二、聚焦機制建設,法律服務精耕細作
根據省工商聯聯合省高級人民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相繼發文,開展溝通聯系合作機制建設落實情況調研工作,市工商聯擔當使命,主動作為,打好公檢法司的組合拳,建立穩固的部門聯動協調機制,達成了“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堅持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判緩刑的提出緩刑量刑建議;依法慎重使用財產強制措施和羈押性人身強制措施,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不正當經濟活動與經濟犯罪的界限的共識,形成社會治理新格局。聯合各單位形成調研報告提交。其中,市工商聯與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南頭鎮工商聯(商會)與市第二人民法院3個共建溝通聯系機制做法成功入選全國工商聯溝通聯系合作機制典型事例。
與市稅務局合作,制定《深化稅收精誠共治 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十條》,通過與市、鎮工商聯的深入合作,依托工商聯的平臺,廣泛布局稅費服務驛站,滿足納稅人繳費人自助辦、就近辦需求。推動雙方合作機制化、常態化、長效化,持續激發市場主題活動,為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創新動能。
三、聚焦系統服務,穩準辦案解難紓困
由市委政法委牽頭,市工商聯聯合市檢察院、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國資委、中山海關、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貿促會共11個單位組成中山市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工商聯,目前工作有序開展,案件辦理數在全省排名前列,聘請60名同志為第一批第三方機制專業人員。與市檢察院達成共識,樹立“人人事事案案都是營商環境”意識。與市檢察院成立市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非公經濟辦公室,切實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渡難關、促發展。
與市中級人民法院簽訂協議,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審判職能作用;發揮商會調解優勢,在推進民營企業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等方面強化合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切實保障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發展。
與市公安局建立機制,簽訂合作協議,經市公安局統計,已在全市重點企業、行業、協會建立31間駐企警務室,有力的推動了警企聯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經市司法局統計,全市工商聯系統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23個,訴調對接工作站4個,實現了市、鎮工商聯系統人民調解法律服務全覆蓋。2022年截至9月底,各調委會共受理案件80多宗。并建立“千所聯千會”機制,推動我市30家商協會與各律師事務所簽訂協議;成立2個“商會公共法律服務驛站”;成功推薦5個商協會被評為廣東省工商聯法律服務示范點。
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