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主要任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22年全市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奮力推動中山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開好局、起好步。市委書記郭文海出席會議并講話,市長肖展欣主持會議。
企業家“唱主角”,政企同心謀發展
會上,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衛、華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葉江、歐普照明電器(中山)有限公司總裁馬秀慧、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總裁夏瑜分別作了發言。
幾家企業都是在中山創業起家,雖然成長路徑有所不同,但都表達了扎根中山、投資中山的堅定決心。
明陽是中山新能源產業的扛旗手,今年在中山增資擴產150億元發展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業項目,立志在中山大地上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
華帝是中山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代表,去年通過“工改”獲批160畝產業用地,計劃打造高端廚電“燈塔工廠”;
歐普照明26年前在中山創業,后因發展需求把總部遷移至外地,如今又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回歸中山重新設立華南總部;
康方生物是中山重點培育的領軍企業,通過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走通了一條獨立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將帶動中山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規模。
“從四位發言的企業家身上,都看到了中山企業家熱愛中山、根植中山,不斷做大做強企業的情懷。”郭文海號召市委常委班子成員全體起立,向全市企業家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他說,這次主會場和各鎮街分會場都邀請了企業家代表參會,之所以讓企業和企業家“唱主角”,就是想旗幟鮮明表明,市委、市政府用心用情、無私高效服務企業的決心不會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決心不會變!希望各位企業家搶抓中山新一輪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的機遇,堅定信心、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加大創新力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搶抓先機布局新賽道、激發新動能,政企同心開創中山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干部隊伍轉作風,凝聚發展正能量
郭文海深情回顧了2021年10月25日,他到中山履新的第一個工作日,用一整天時間召開企業家代表座談會,帶領市四套班子成員和全市鎮街、部門負責同志,聆聽企業家的呼喚和期盼,動員全市上下以“敢問路在何方”的堅定果敢,直面前進路上的一切困難問題矛盾,將“轉作風、再出發、開新局”貫穿始終,推動各項工作打開新的局面。一年多以來,圍繞著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以鳳凰涅槃的決心打響低效工業園改造攻堅戰,累計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1.4萬多畝,盤活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1.7萬畝,為產業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我們狠抓營商環境改革,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出臺營商環境改革160條,下放部分自主審批權,以超常規舉措打造大灣區項目審批最快的城市之一;我們狠抓本土企業增資擴產,推動本地企業增資擴產動工項目157個,計劃投資總額252.1億元,助推工業投資實現20%以上的增長;我們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投入超50億元“真金白銀”扶持企業轉型升級,新增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547家,帶動制造業企業上云上平臺3000多家;我們主動清理市級制定的、經不起實踐檢驗的113項政策,先后出臺暖企9條、穩經濟138條等惠企紓困政策,累計為市場主體減輕稅費負擔超139億元,企業扎根中山做大做強的決心更強、信心更足。經過一年來日夜兼程奮斗,整個干部隊伍精神狀態明顯改觀,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更加堅定了企業家扎根中山發展的信心。實踐證明,中山干部是有血性、有斗志的,這是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觀大局看大勢,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郭文海指出,雖然過去一年全市經濟工作有了新進展、新成效,但對標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對照我們既定的工作目標,對比周邊先進城市,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要觀大局、看大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堅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決心,切實增強拼經濟、抓發展的緊迫感,不用揚鞭自奮蹄,把過去一年行之有效的各項工作再抓實、再提升,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郭文海強調,全市上下要認真落實省委“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的部署要求,堅持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高水平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一要堅持抓大產業,堅定不移以新時代中山“十大艦隊”領航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要以龍頭骨干企業為引領,以全產業鏈、產業生態思維,規劃布局、培育壯大一批重點優勢產業集群,推動新時代中山“十大艦隊”揚帆出海。要依托明陽智能、大洋電機、中科富海等重點企業,發展風電、光伏、氫能、儲能、核能等,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要依托康方生物、聯邦制藥、中智藥業等重點企業,發展創新藥、現代中醫藥、醫療器械等,打造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要依托緯創資通、通宇通訊、依頓電子等重點企業,發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一代通信技術、核心電子元器件、軟件和信息服務等,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要依托格蘭仕、奧馬、TCL、美的、華帝、長虹等重點企業,發展白色家電及其上下游配套,打造智能家電產業集群。要以四大產業為引領,聯動高端裝備、光電光學、燈飾照明、中山美居、現代農業與食品、現代時尚等現代化產業集群,形成“4+6”產業集群艦隊,研究出臺“一群一策”扶持政策,打造具有影響力、競爭力、號召力的若干個超千億級產業集群,為中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要堅持抓大平臺,堅定不移打贏低效工業園改造攻堅戰。要深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改革,走好低效工業園改造華山一條路,堅持“工改工”為主,大力推動“工業上樓”、向空中要效益,不斷探索創新改造模式和實施路徑,多措并舉加快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堅決把過多的房地產用地調整為工業用地,著力破解土地低效、土地碎片、土地閑置等問題,為中山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支撐。
要加快建設十大主題產業園,推動“工改”與“十大艦隊”產業集群、打造十大萬畝級現代主題產業園建設相結合,通過連片改造、統一規劃,建設若干產業鮮明、集約高效、優勢互補的跨鎮街經濟片區。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作為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深中融合發展的橋頭堡,要切實扛起領軍責任,在現代主題產業園建設中率先示范,日夜兼程、機聲轟鳴地推進“九通一平”等工作。
三要堅持抓大項目,堅定不移擴大工業投資。要堅持制造業當家,堅持工業立市、工業強市不動搖,奮起直追擴大工業投資,不斷夯實工業基本盤。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從市黨政班子做起,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帶動全市干部隊伍,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要圍繞“十大艦隊”產業集群,著力補鏈延鏈強鏈,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按圖索驥、叩門招商,打造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節約高效的全鏈條產業生態。要把本土企業增資擴產作為最快、最有效的招商引資,特別是對龍頭骨干、隱形冠軍、科技小巨人及其產業鏈配套企業,更要加大力度支持,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增資擴產需求。要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這是傳統企業強身健體的必由之路。
四要堅持抓大企業,堅定不移營造用心用情、無私高效服務企業的一流營商環境。企業是中山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服務企業是黨委政府的天職。要“一企一策”支持龍頭領軍企業、重點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堅持“抓大不放小”,大力扶持一批中小微企業成長壯大,把中山企業“群狼效應”充分釋放出來。要深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頭號工程”,謀劃推動一批創新型、引領型、集成式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讓一流營商環境成為企業家安心發展、舒心發展的“安樂窩”。
五要堅持抓大環境,堅定不移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這是中山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所在。要持之以恒打好轉作風攻堅戰,在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發展中檢驗和甄別干部,對擔當作為的干部加快培養、及時使用,對不擔當不作為的“躺平式”干部堅決調整,對亂作為的干部嚴肅處理,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中山鐵軍。
郭文海強調,要切實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市鎮同心同向奮斗,形成全市上下拼經濟、抓高質量發展的大格局。拼經濟是拼精神狀態、拼作風,在城市競爭白熱化的形勢下,中山如果不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地搶資源、搶項目、搶商機,必定會落后、掉隊。市領導班子每位成員要心中時刻裝著經濟發展大局,手中時刻抓著經濟工作,既要當好指揮員,也要當好戰斗員,一竿子插到底抓經濟。各鎮街要沙場賽馬、比學趕超,八仙過海顯神通、學習競跑競風流。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凝聚服務基層的強大合力。全市廣大企業家要向明陽學習,秉承家國情懷,以產業報國、實業強國為己任,堅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創新為要,堅決摒棄小富即安的思想,為實現夢想奮斗不止。“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奮斗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希望全市干部、群眾、企業家,不在冬天里‘冬眠’,而在冬天里‘冬泳’,在新一輪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中盡顯中山的擔當,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中山積極的貢獻!”
市四套班子領導同志出席會議。會議以視頻形式開至各鎮街。

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