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維護公共衛生與健康,記者會采用網絡視頻形式進行。

在統戰工作方面,境內外記者向李克強總理提問了涉港、涉臺、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問題。李克強總理如何回應?一起來看文字實錄——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我們知道去年以來,香港特區先后進行了選舉委員會選舉以及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今年還要舉行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一方面是新的選舉制度,另外一方面現在香港疫情還沒有出現好轉的跡象,大家非常關注這場選舉。請問總理對此如何評價?謝謝。
李克強:當前,香港新冠疫情形勢嚴峻,特區政府依法決定推遲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集中精力抗疫,我們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央政府每天都在關注著香港的疫情,十分惦念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特區政府要負起抗疫的主體責任,中央政府會全力支持抗疫。
我們將全面準確、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特區政府換屆將嚴格依照基本法相關規定進行。希望特區政府團結帶領香港各界人士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鞏固好、提升好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三大中心地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謝謝。
臺灣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在疫情持續蔓延、兩岸關系不確定不穩定性增加的情況下,請問大陸方面將如何應對臺海局勢,維持并且增進兩岸民眾的福祉?謝謝。
李克強: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作了表述,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
兩岸同胞說到底是一家人,手足親情任何時候是割不斷的,我們愿意繼續同廣大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對來大陸發展的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只要兩岸同胞和衷共濟、團結向前,就一定能夠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共享中華民族復興的福祉。謝謝。
新華社記者:總理您好。這些年,我國的營商環境雖然有所改善,市場主體大幅增長,企業辦事也方便了許多,但各種干擾仍然不少。請問在當前情況下,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方面還會做哪些努力?謝謝。
李克強:近十年,國務院每年都要召開一次全國性的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會議。我也注意到,今年開年第一年,許多地方都圍繞改善營商環境的主題來開會。可以說“放管服”改革是為市場主體改良生長的土壤,減稅降費是為他們施肥澆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要推動更多的市場主體能夠生根發芽。只要我們把人民的創造力發揮出來,把市場主體的活力激發出來,大家可以想象經濟的生動局面。但政府必須進行刀刃向內的改革,不能讓政府部門圍繞著自己的權力在轉,而要通過改革,讓市場主體層出不窮、生機勃勃。
觸動利益是比觸動靈魂要難的。但政貴有恒,這些年我們持續推進市場化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有1000多項行政許可被下放或取消,非行政許可退出歷史舞臺。過去辦企業拿執照要幾十天的時間,多時上百天。現在在全國范圍內平均4天,最少的地方1天。現在大約9成的政務服務是網上辦、掌上辦、異地辦、不見面辦。實際上這是在打破利益的藩籬,使惠企利民突破了傳統的思維,惠企利民的措施我們會繼續推進下去。
這些年通過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我國市場主體已經達到1.5億戶,比十年前凈增了約1億戶,主要是民營市場主體,其中個體工商戶達到1億戶。可不要小看個體工商戶,他們是一頭連著眾多人的生計,一頭連著大眾的消費。我在政協討論時,那些企業家就說,如果沒有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打通微細血管,那大中企業甚至國企央企都動不起來。
大家到經濟發展好的地方看一看,那里都是改革力度大、營商環境好、市場主體多,所以經濟蓬蓬勃勃。當然,我多次強調,“放”“管”是并行的,“放”不是放責,“管”是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放”也不是放任,對那些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行為要堅決打擊,尤其是對一些涉及人民生命健康和群眾利益的,像食品藥品、安全生產、金融等領域,要加強監管,違規違法的必須懲處。現在新業態新模式也在不斷變化發展,我們要不斷完善監管規定和方式,使市場主體真正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競爭和發展。謝謝。
日本共同社記者:總理您好。中國政府表明正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提出為了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要設置“紅綠燈”,特別是加強了對互聯網企業的監管。但是外國資本則擔心因為共同富裕的目標,中國政府會不會進一步加強對企業行為的限制?請問中方看法如何?有方法降低投資者的憂慮嗎?謝謝。
李克強:我們說共同富裕,那是要共同奮斗的。對外開放政策中國沒有變也不會變,而且我們的外商投資法都有明確規定,要說變只會向有利于擴大開放、有利于投資貿易的方向發展。
外商來華發展了自己,也給我們帶來了投資、銷售渠道,帶來了我們需要的商品,對大家都有利,我們為什么要限制呢。剛才我講到“放管服”改革,就是強調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目的還是要給依法經營的企業撐腰打氣,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內外資企業一律平等發展、公平競爭。當然,也希望企業在發展當中都是規范健康的。
中國太大,你要找個案都能找得到。但是從總體上看,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三分之一,現在進口對工業的綜合影響度超過70%,我們連續十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而且連續五年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的第一大國。當然,總體上我們還處于產業鏈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但這也表明產業和消費都在升級,市場潛力大,各類投資都有很大空間。
相關國家和我們共同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也就是RCEP,今年正式實施,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我們會利用這一契機,繼續推進自由貿易,對國企、民企、外企一視同仁,繼續把中國打造成全球外商投資的熱土。
我明確地告訴大家,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都會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長江、黃河不會倒流。中國這40多年,從來都是在改革中前進、開放中發展。只要是有利于擴大高水平開放的事情,我們都愿意積極去做,而且要堅定地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這也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
中國對外開放40多年了,發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這是個機遇的大門,我們決不會也決不能把它關上。謝謝大家!
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