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營造重溫光輝歷史、弘揚優良傳統的濃厚氛圍,市委統戰部以“矢志不渝跟黨走 攜手奮進新征程”為主題,推出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系列宣傳,追憶崢嶸歲月,展示我市多黨合作的成績,進一步推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2023年是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也是民進中山地方組織成立40周年。立會四十載,民進市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矢志不渝跟黨走,圍繞建設“政治堅定、組織堅實、履職有力、作風優良、制度健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地方組織的目標,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民進與“五一口號”的淵源
1948年4月30日,在人民解放戰爭取得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下,中共中央發布了《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一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也反映了各民主黨派和所有愛國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張,立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擁護。同年5月5日,民進領導人馬敘倫、王紹鏊和其他民主黨派、有關團體的領導人在香港聯名致電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并轉解放區全體同胞,積極響應“五一口號”,稱贊這是“適合人民時勢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表示要與共產黨一起“共同策進,完成大業”。
從響應“五一口號”至今的75年來,民進始終與中國共產黨真誠合作、和衷共濟,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懈努力,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這一過程中,民進人牢記馬敘倫先生“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政治囑托,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堅持與時俱進,保持民主黨派的進步性,形成了“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愛國民主團結求實,堅持立會為公”的光榮傳統,成為一個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民進市委會的歷程及成績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是以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傳媒以及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政黨,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是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
民進于1945年12月30日創立,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和幫助下,積極投入反內戰、反獨裁的愛國民主運動,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重要貢獻,譜寫了革命的光榮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民進努力促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促進祖國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
民進歷任主席為馬敘倫、周建人、葉圣陶、雷潔瓊、許嘉璐、嚴雋琪。民進中央現任主席蔡達峰(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民進廣東省委會現任主委魯修祿。
中國民主促進會廣東省中山市委員會(簡稱“民進市委會”),于1981年5月籌建,1983年4月成立縣支部,1989年7月成立民進市委會,民進市委會歷任主委羅隱崧、何廉、姚本棠、周信,現任主委陳玉瓊。截至2023年4月有16個支部、14個內設機構,會員總數245人,主要分布在教育、文化、出版、科技、醫衛、機關等各條戰線。
五年榮譽
民進市委會2018年被評為“民進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2022年被評為“民進全國信息化建設先進集體”;2019年被評為“民進廣東省委2018年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2020年被評為“民進廣東省2019年度參政黨理論研究工作先進集體”,2021年被評為“民進廣東省2020年度信息工作先進集體”,2022年被評為“廣東民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先進集體”和“2021年度廣東民進社會服務工作先進單位”。2023年被評為“2022年度廣東民進社會服務工作先進單位、電子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
與時俱進,政治忠誠牢可靠
堅持以黨為師,與時俱進,用忠誠彰顯初心、以可靠永葆本色。
——“守正+創新”提高政治三力。“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民進市委會始終銘記民進創始人馬敘倫先生的這一政治遺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踐行“四新”“三好”要求,全面加強自身建設,通過思想引領,凝聚政治共識,以“忠誠于黨、以黨為師、立會為公”之“守正”,以與時俱進之“創新”,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筑牢丹心向黨的政治忠誠,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保持與中共中山市委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政治本色。
——“學史+雙修”增強四種力量。近五年來,民進市委會堅持學習第一議題,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各級會議精神,推動“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和“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政治交接主題教育接續深化,引領廣大會員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政、德雙學雙修,學出“明理增信長精神”的理境和“胸懷激蕩報黨恩的”情境,不斷增強思想力量、信仰力量、道德力量、實踐力量,營造起一心謀事、盡心擔事、同心成事、干凈干事的生動局面,凝聚起同心同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推進建設“政治堅定、組織堅實、履職有力、作風優良、制度健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地方組織上新臺階。
與黨俱進,質量強會牢浚源
堅持以黨為師,與黨俱進,用正氣凝聚能量、以質量強固根基。
——“正氣+新風”提升效能質量。揚正氣、樹新風,唱響“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最強音。出臺《民進中山市委會領導班子工作規則》《民進中山市委會領導班子聯系基層辦法》,確保“決策指示與會員訴求”互通互達。出臺《中山會員約談誡勉約談與勸退制度(試行)》,逐年推動并實現談心談話全覆蓋,舉辦“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先進純潔”主題紀律教育學習周活動,增強拒腐防變、抵御風險能力。推動信息化建設主題年工作,用好網站、會刊、機關文化走廊,加強會務財務兩公開,接受會員監督和社會監督。
——“規范+善任”凝聚組織力量。貫徹堅持政治第一標準和“兩個不準”的紅線,把好入會關口。優化人才結構,建強內設機構;辦好研修班,提升骨干會員履職能力;用好分片活動,推動基層活動集約化、規范化;發揮榜樣作用,激勵建功立業,支部個個創先爭優,五年兩奪“全國先進”、三奪“全省先進”,會員人人雙崗建功,近360人次獲各級獎項。完成基層換屆,讓一批年富力強、作風正派、群眾威信高的骨干會員擔任新一屆支部委員,鞏固組織根基。貫徹兩屆任滿退出制,舉薦為德才兼備的有功之人擔任新一屆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趙桂枝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劉燕連任省人大代表,均開創民進市委會歷史先河。
與民俱進,履職盡責擔使命
堅持以黨為師,與民俱進,立足“發展所需、群眾所盼、黨委所想、政府所做、民進所能”,用參政為民體現履職底色,以使命踐行彰顯人民情懷,做中共中山市委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
——“同心+重心”做實參政議政。堅持與黨同心、為黨分憂,中共中山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就把履職力量匯聚到哪里,把作用發揮到哪里。緊扣全域中山建設、高中招生改革、精品城市建設、人才發展、深中合作發展、翠亨新區建設、工業園區改造、未達標水體整治、鄉村振興、“雙碳”目標、“雙減”政策落實等議題,利用市各種重要座談會時機,建睿智之言、盡助推之力。出色完成了《關于解決教育領域若干重大問題,推動教育事業更好更快發展》黨派聯合調研,成果有力地解決了教育發展難題。聚焦“雙碳”,三年一貫研之,從制度、產業發展、綠色建筑應用,用提案立案辦理助力發展。民進市委會人人自覺參政議政,近五年貢獻了“一人一議”600多件,向全國省市人大提交代表建議32件,向市政協會議提交提案108件,保持了市重點、優秀提案年年有的紀錄;產出了信息238篇,三分之一被上級采用。人大代表劉燕建議“提供優質基礎教育,努力讓學生‘上好學’”成為2022年省十件民生實事第一項內容。
——“盡心+賦能”做強社會服務。近五年來,繼續抓好智力支教、科技支農、文化惠民、和諧服務進百家、幫扶協作品牌項目發展,服務近2萬人次,引起了社會良好反響。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積極參加防疫督導檢查、疫苗接種、核酸檢測、入戶排查等志愿工作,12名會員獲評為廣東民進“抗疫先進會員”。以新時代家庭教育“百校共建”和構建中山“雙減”政策輔助體系為切入點,構建社會服務大平臺,與中山日報社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組建脊柱側彎防治、家庭教育、藝術發展、體育發展、學生健康等五個中心,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賦愛賦能賦康”活動近20場次,受惠師生、家長超萬人次。社會服務實現了由“一對多”向“多對一”轉變,由“單一資源”向“多元資源”轉變,由“一次性服務”向“延伸性服務”轉變。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民進市委會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帶領全體會員全面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不斷從中共百年黨史汲取前進的強大動力,增強歷史主動性,提高履職本領,推動自身建設和履職工作同步高質量發展,為助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