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營造重溫光輝歷史、弘揚優良傳統的濃厚氛圍,市委統戰部以“矢志不渝跟黨走 攜手奮進新征程”為主題,推出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系列宣傳,追憶崢嶸歲月,展示我市多黨合作的成績,進一步推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75年前的重要關頭,中共“五一口號”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農工黨前進的路。
農工黨與“五一口號”的淵源
1930年,農工黨第一次干部會議就提出了“解放中國民族、建立平民政權、實現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經過了十幾年的上下求索、歷經坎坷,直到與中國共產黨合作,作出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抉擇,才實現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政治初衷。
1948年5月5日,彭澤民代表農工黨,與其他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聯合向國內外發出通電,一致響應中共“五一口號”。6月6日,農工黨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又單獨發表了《中國農工民主黨對時局的宣言》,表示完全贊同中共的主張。農工黨響應“五一口號”,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農工黨長期堅持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歷史基礎,是農工黨的先輩在血與火的斗爭中找到的正確道路,也是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引導、關心、支持、幫助分不開的,這是歷史的抉擇,是農工黨的新起點。
農工黨市委會的歷程及成績
農工黨中山地方組織于1983年10月21日成立,首批黨員15人。1989年1月21日,農工黨市委會正式成立,李浩森同志擔任主任委員,劉倩影同志擔任副主任委員。
農工黨市委會歷屆主委為:李浩森、黃華裕、麥建章、路銘、張潔瑩。
截至2023年4月,全市共有黨員291人。15名黨員擔任市政協委員,1名黨員當選市人大代表。
市委會基層組織架構為:12個支委會;6個工委會。
近年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地方組織,農工黨市委會堅守初心,傳承農工黨“愛國、革命、奉獻”的優良傳統,堅定地同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立足農工黨醫藥衛生、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以及相關的科學技術、教育領域界別特色,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調查研究,建有用之言,獻務實之策,出精誠之力,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基本職能,為中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在中國農工民主黨2018-2022年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農工黨市委會榮獲先進集體的表彰。
加強自身建設,開展“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政治交接主題教育
農工黨市委會堅持以黨為師,堅守合作初心,牢記職責使命,持續深入開展“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政治交接主題教育,深化理論學習,拓展宣傳維度,凝聚思想共識,提高政治站位。制定主題教育工作方案,舉辦“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政治交接主題教育暨黨務工作培訓,組織黨員赴惠州、梅州等地開展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瞻仰革命教育基地,銘記革命先輩偉大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積極建言資政,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助力高質量發展
農工黨市委會把參政議政作為黨派的中心工作,聚焦新時代新思想新發展,緊扣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圍繞大局積極建言資政,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成績斐然。
近5年來,農工黨市委會完成市政府重點調研課題5件,向市政協提交并立案集體提案53件,120件委員提案,農工黨員中的人大代表提出人大建議16件。其中,5件被評為市政協重點提案,6件被評為市政協優秀提案,6件課題入選市政協重點提案培育選題。共中標省委會課題12件,其中,農工黨市委會副主委黎雪林執筆的《關于搶抓RCEP簽署契機,提升我省經濟外循環水平的建議》作為2022年農工黨廣東省委會在廣東省政協會議上的大會發言,《關于建立深中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作為省委會的書面發言;《關于探索實施‘鏈長制’,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可控能力》作為省委會集體提案,由省長督辦,被評為省政協優秀提案。
發揮界別優勢,調動人才資源,擦亮新時期農工黨社會服務品牌
近年來,農工黨市委會一方面持續致力于開展以醫衛服務為主的專業領域社會服務,黨員中的醫衛專家利用各自專業優勢開展多個主題的義診咨詢講座,充分發揮醫藥衛生界別智力優勢;另一方面創新社會服務模式,開展助學支教、捐資賑災、科普培訓等多領域社會服務工作,充分調動非公經濟、教育、法律等界別農工黨員參與社會服務工作的積極性和人才資源優勢。
新冠疫情期間,在抗疫防疫一線、后方各條戰線都有我市農工黨員奮戰的身影;同時經濟界黨員則盡己之力,為抗疫防疫捐贈物資。經濟工委會為臨時封控區內醫護人員捐贈240臺充電寶,為26名父母在珠海的孩子捐贈一批兒童保暖衣褲,還籌措資金為基層捐贈防疫物資,以實際行動體現出企業界農工黨員的社會責任擔當。此外,為提高疫情防控志愿者的隔離防控意識,降低暴露風險,杜絕工作人員感染的發生,農工黨市委會開展了“保護自我 安全防疫——農工黨市委會對機關單位志愿者疫情防控知識培訓”系列社會服務活動,為機關志愿者開展培訓。
用心履職盡責,緊扣中心大局,彰顯新時代農工人的責任擔當
農工黨市委會全力支持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號召廣大黨員積極投身“三大攻堅戰”,為地方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其中聯合四支委會副主委、市政協委員譚小龍自2021年任大涌鎮人民政府副鎮長以來,為大涌鎮的污水治理、“工改”、鄉村振興等工作作出突出貢獻。
在治水方面,高質量完成未達標水體征地任務,農村生活污水進場施工開工率位居全市前列,污水廠擴容工程前期工作效能位居全市同類工程前列,大涌鎮水環境治理排名扭轉全市末位困局,2022年全年排名第20名,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3名。
在“工改”方面,梳理工業用地底數,深度調研走訪,同時用好“兩違”、安全生產和環保組合拳,動員社會力量以“工改”為契機改變落后面貌。南文馬坑“工改”項目順利解決和克服歷史遺留問題,駛上快車道。
在鄉村振興方面,穩步推進安堂特色精品村、青崗美麗宜居村建設,2022年成功申報大涌、南文兩個美麗宜居村建設,串珠成線,隆都美麗鄉村風貌帶逐步呈現。推動卓旗山市級郊野公園規劃成功立項,著力以規劃引領助推環卓旗山風貌帶和西江碧道成為中山西岸的靚麗名片。
聯合三支委會委員歐凡基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兩大攻堅戰”工作部署,選派至神灣鎮鍛煉,全力協助神灣鎮打贏打好破解土地瓶頸攻堅戰。
在基層工作期間,深入村居(社區)廠企調研,密切上下溝通,善于創新工作,充分發揮了市直機關干部的優勢,在神灣鎮攻堅戰中表現優秀,為該鎮2022年“工改”工作取得全面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打造了全市工改“神灣樣本”,并協助神灣鎮創造了幾個單項“第一”:實現全市首例“多宗歸一”、實現全市首例集體建設用地“拿地即動工”、出臺全市首批鎮級“工改”安置扶持政策。
在神灣鎮“工改”專班工作期間,甘于奉獻、勇于擔當,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肯定,并榮獲神灣鎮2022年度“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神灣鎮政府于2023年1月向歐凡基所在單位發出《感謝信》,對歐凡基于“工改”期間的表現予以充分肯定。
新征程,再起航。農工黨市委會將把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持續深入開展“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政治交接主題教育,做好參政履職各項工作,持續推進履職能力建設,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發揮智力優勢,廣泛凝聚共識,繼續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在履職盡責方面有新作為,摸實情、建實言、出實招,奮力譜寫參政報國、履職為民的新篇章。
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