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營造重溫光輝歷史、弘揚優良傳統的濃厚氛圍,市委統戰部以“矢志不渝跟黨走 攜手奮進新征程”為主題,推出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系列宣傳,追憶崢嶸歲月,展示我市多黨合作的成績,進一步推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經過75年的發展,由“五一口號”所開創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日漸成熟,展現出偉大的創造性、巨大的優越性、強大的生命力。
九三學社矢志不渝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走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提供根本保障的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斷夯實多黨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大力弘揚九三學社愛國民主科學優良傳統,不斷賦予優良傳統以新的時代內涵,體現新的時代精神,使之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履職盡責,著力建設政治堅定、組織堅實、履職有力、作風優良、制度健全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九三學社與“五一口號”的淵源
九三學社誕生于一個飽經戰亂、災難深重、百廢待興的舊中國,血液流淌著“五四運動”愛國、民主、科學精神......
1944年下半年,許德珩、褚輔成、張西曼等一批文化、教育和科技界人士,出于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民族的責任,在重慶發起組織民主科學座談會,以期促進民主和團結抗戰。
1945年9月3日,為了慶祝抗日戰爭的勝利,民主科學座談會召開擴大會議,與會同志一致同意以這個特殊的日子命名,正式成立九三座談會。
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在重慶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九三學社緣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張》《對時局主張》等幾個文件,宣示“民主與科學之要求,實較前迫切,本社同人,愿本‘五四’的精神,為民主與科學之實現而努力,始終不懈”。九三學社堅持“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的基本精神,為民主與科學而奮斗,反對國民黨的官僚政治和內戰政策,爭取和平、民主,建立新的經濟制度,謀求發展科技和普及教育等,這同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綱領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同中國共產黨在戰后提出的“和平、民主、團結、建國”方針的精神是一致的。
九三學社作為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反對內戰,爭取和平,匯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浩大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洪流。
75年前的五一國際勞動節,這一天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播撒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種子,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和政黨制度建設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簡稱“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各民主黨派紛紛響應,九三學社當即起草了一個擁護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的代電。由于九三學社總社當時設在北平,處于國統區,當時還不便立即予以公開響應,直到北平和平解放前夕。
1949年1月26日,九三學社在《新民報》上發表《擁護中共“五一”號召暨毛澤東八項主張的宣言》,公開表示接受共產黨領導,擁護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認為“惟有循此途徑,始可導中國于民主、自由、富強、康樂之境 ,愿共同努力,以求實現。”隨后,九三學社作為民主黨派之一參加新政協,參與了《共同綱領》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組成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九三學社公開莊嚴的政治承諾,義無反顧地正確抉擇,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九三學社市委會的歷程及成績
九三學社市委會是九三學社在中山市的地方組織。1989年5月成立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孫文學院小組;1995年4月成立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中山市支社;1999年9月成立九三學社中山市第一屆委員會。九三學社市委會歷任主委為高渭彪、吳月霞、傅瑜。九三學社市委會現任主委為吳軍。經歷了省直屬小組、支社和市委會的三大跨越,從小組的4名社員到現在240名正式社員,市人大代表5人,市政協委員25人,博士32人,碩士70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占42%,高級職稱133人,占55%,45歲以下青年社員88人,占37%,九三學社市委會正努力建設為政治堅定、組織堅實、履職有力、作風優良、制度健全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地方組織。
作為地方參政黨組織,九三學社市委會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愛國、民主、科學”的宗旨,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積極作為,營造九三學社市委會新氣象,彰顯新時代擔當,體現參政黨價值。
心有所信,行穩致遠,以思想政治夯實參政基礎
九三學社市委會班子帶領各基層組織和廣大社員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九三學社十二大精神等,深入開展“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政治交接主題教育,統一思想,進一步增強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鞏固思想政治基礎。
圍繞中心,履職盡責,以多維體系彰顯參政價值
“全員參政議政”模式著力挖掘參政議政深度,拓展參政議政工作維度,建立參政議政工作多維體系,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和完善,效能持續擴大。近年來,充分發揮科技特色和優勢,深度把握城市發展脈搏,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圍繞“工改”、“治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提出治理黑臭(未達標)水體、打通“斷頭涌”、生態河岸建設、加強污水污泥處理、推出城市形象標識、建立“三線整治”長效機制等;圍繞城市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出推進“瓶頸路”建設、強力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加快建設兩大科學裝置、促進科技型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高質量招商引資、加快強中心戰略等。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建議提案,立足民生、著眼發展,為中山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竭智盡力、建言資政。
積極奉獻,創立品牌,以專業優勢投身社會服務
九三學社市委會致力于發揮界別專業優勢,創立了公益講堂、社區義診、自發助學等社會服務品牌,充分展現了九三人的社會服務新風貌和使命擔當:堅守公益講堂10余年,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擦亮“醫心惠民”義診品牌,深入坦洲鎮、大涌鎮、東鳳鎮等地,受當地群眾贊譽和社會各界關注;與六盤水的東西部協作顯擔當,保障第二十四中學食堂改造工程的正常啟用和正常教學的工作開展;勇于投身抗疫一線,涌現一批羅樂、羅小平等醫療人士和黃啟均、吳中林等社員企業以及一批志愿者們的感人事跡。
回首多黨合作事業的發展歷程,從中受益和啟迪;今天,我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九三學社市委會將發揚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優良傳統,高舉旗幟,傳承薪火,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矢志不渝為中山高質量發展、譜寫新時代篇章貢獻新的智慧和力量!
 黨史學習教育
黨史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