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項目上,中山市女子板鞋競速隊在三人板鞋50米和三人板鞋2×100米接力兩項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的成績,奪得了本次比賽中山市代表團的首枚獎牌;中山市毽球隊包攬男女子雙人冠亞軍,產生首個項目金牌;中山市女子珍珠球隊獲得第二名,取得了該項目歷史上最好成績;中山市高腳隊在男子組和女子組2×200米高腳競速接力賽中均獲得了三等獎。
中山市板鞋競速隊由市實驗中學12名來自西藏不同地區的藏族學生組成,分別有男、女隊員各6名。中山市代表團板鞋競速隊教練林觀乾表示:“我們一接到任務就開始組隊,大概有1年的時間,隊員都是從零開始的,沒有接觸過這個項目,這個項目練起來也是挺辛苦的 ,中途還有一些學生沒能堅持下來,出現過連續換人的情況。”板鞋競速是壯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板鞋競速比賽需要三名運動員同穿上一副長板鞋一起完成,只有齊心協力、配合默契才能跑得更快。
中山市板鞋競速隊組隊之后,學生利用放學之后的時間,每周開展4次訓練,每次訓練大約1小時。距離運動會開幕大約只有半個月的時候需要進行封閉集訓,一名隊員由于西藏疫情的原因無法返回中山,教練只能夠臨時選拔一名在校的高三學生入隊訓練。中山市板鞋競速隊隊員貢桑南卓表示:“了解到板鞋項目之后,第一個想法就是想去突破自己,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次比賽收獲很大,平時我心態不是很好,這次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山市板鞋競速隊隊員旦增曲尼表示:“老師同學都比較關心我們西藏生,覺得這邊(中山)是我們的第二個故鄉,可以代表中山參賽是一種榮譽。”
26日下午,在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綜合體育中心上演了精彩的毽球比賽,男子雙人以及女子雙人比賽在這里舉行。進入本次決賽的四支隊伍均為中山隊,他們已經提前包攬了這兩個項目的冠亞軍。雖是同門較量,但比賽仍然競爭激烈,精彩的球技引來陣陣喝彩聲。據介紹,本屆運動會,毽球項目設有男子團體、女子團體、男子雙人、女子雙人、混合雙人五個比賽項目。而男子雙人和女子雙人比賽八名運動員必須是少數民族。
本次參賽的中山市女子珍珠球隊隊員是在眾多報名者中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通過教練審核而組成的隊伍。隊員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回族、土家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一部分隊員來自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自從去年組隊以來,她們克服萬難、積極備戰,為了比賽獲得好成績而努力。在本屆省少數民族運動會的比賽中,她們先后戰勝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隊、湛江隊、韶關隊、江門隊,晉升決賽。在決賽中,中山隊對戰廣州隊這支全國冠軍隊。雖然對方實力強勁,但中山隊隊員并不畏懼,敢打敢拼,開場還一度領先。但最終廣州隊還是以較大優勢獲得第一名,中山隊獲得第二名。據介紹,珍珠球是一種滿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原名采珍珠,來源于滿族古老的采珍珠生產活動。作為一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珍珠球源于生活、發展歷史悠久,如今依舊煥發著活力。
這次前來參賽的中山市高腳隊由一名領隊和八名運動員組成,其中8名隊員均是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自一年前接到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通知以來,中山市高腳隊迅速組隊,制定訓練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訓練,每周最少訓練四次。這次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也是對隊員們認真努力訓練的最佳回報。高腳競速原名為“高腳馬”,也叫“騎竹馬”,流行于湖南、湖北、貴州、云南、廣東等省,原本是土家族、苗族人在地面積水的雨季代步、涉水過淺河的工具,也是京族用來在海邊涉水捕魚的工具。后來人們把踩高腳馬發展為高腳競速,成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高腳競速與普通的田徑跑步不同,田徑跑步是伸右手,出左腳,而高腳競速則是在竹竿上綁上腳蹬,不僅運動員的腳要踩在腳蹬上,而且在跑步過程中手也要握住竹竿,屬于順步跑,再加上竹竿比較細,接觸點比較小,因此這項運動對運動員的靈活性、協調性和平衡性有較高的要求。
 黨史學習教育
黨史學習教育